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高新兴目前所处的行业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数字化的技术、商品与服务不仅在向传统产业进行多方向、多层面与多链条的加速渗透,即产业数字化;而且在推动诸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与服务等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壮大,即数字产业化。国家重点推进建设的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是围绕科技新产业300832)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所催生出的各种新业态,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技术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的赋能经济发展”,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4年提到“数字经济”。以千兆网络、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支撑。据国家工信部网站:“截止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全年5G投资1,849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比达45.6%,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其建共享5G基站达84万个,实现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并逐步向有需求的农村地区推进。我国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全国已有超过300个城市启动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10GPON端口786万个,具备覆盖3亿户家庭的能力。”我国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和应用普及全面加速。
据国盛证券研究报告:“5G时代最大特征是万物互联。3G、4G成就了移动互联网,而5G的三大特性直指物联网,低延时和广连接有利于海量机器的互联,万物互联将在5G时代成为现实。物联网是5G时代发展最迅速、市场空间足够大且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截止2021年12月末,中国电信601728)、中国联通、中国移动600941)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39,922万户。中信证券研报预测:“全球物联网设备数将从2015年的154亿台增长到2020年的307亿台,到2025年达到754亿台。2020年全球物联设备数将达281亿,全球市场总量达1.7万亿美元,2022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达250亿,释放1.2万亿美元全球产业机会。2025年全球将安装超过550亿个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相关投资将超过25万亿美元。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175亿个,2023年将达316亿个。2016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约为229亿个,预计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501亿个,2026年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到237.2亿,物联网连接价值将达到523.4亿美元。
物联网连接数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国家对新基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的部署和扶持,国内多个城市已在积极布局和加速促进5G物联网应用场景。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车联网、智慧交通、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大流量应用场景正在逐步实现突破。
高新兴凭借着长期深耕物联网的沉淀和市场积累,专注于车联网及智慧交通、公共安全两大物联网垂直应用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当前,车联网产业政策持续推出,车联网标准有序推进,发展方向清晰明朗。2021年,我国车联网在政策规划、标准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促进汽车、交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促进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产业集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车联网产业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获得智能、网联、安全新契机,车路协同核心之一的智慧道路将呈现爆发式建设,汽车产业新商业模式和数据开放模式成为重要方向。
2021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集城市动态静态数据于一体的智慧出行平台。
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加快全国优势地区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探索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规模部署。加快制订相关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有序推动无人配送、无人驾驶在产业园区等特殊场景落地和示范。
2021年4月,公安部起草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进行道路测试和通行的相关要求,以及违法和事故责任分担规定。
2021年5月,住建部、工信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确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的通知》。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工作安排,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2021年12月,两部委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确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的通知》,确定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等10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
2021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中明确提到5G+车联网。强化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的协同,共同建立完备的5G与车联网测试评估体系,保障应用的端到端互联互通。加快提升C-V2X通信模块的车载渗透率和路侧部署。加快探索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与5G网络协同规划建设,选择重点城市典型区域、合适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加快5G+车联网部署,推广C-V2X技术在园区、机场、港区、矿山等区域的创新应用。建立跨行业、跨区域互信互认的车联网安全通信体系。
2021年7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其中提到的道路测试是指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区域范围内等用于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各类道路指定的路段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活动;示范应用是指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区域范围内等用于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各类道路指定的路段进行的具有试点、试行效果的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载物运行活动;测试区(场)是指在固定区域设置的具有封闭物理界限及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所需道路、网联等设施及环境条件的场地。
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立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海南自贸港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依托京哈、京港澳、杭绍甬、沈海、沪昆、成渝、海南环岛等国家高速公路重点路段以及京雄高速、济青中线等城际快速通道开展智慧公路建设,提升路网运行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通行效率。
尤其是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实现蜂窝车联网(C-V2X)规模覆盖,“条块结合”推进高速公路车联网升级改造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
同时,近年来有关政策正在促进车辆唯一身份识别的相关产品——汽车电子标识应用推广。2021年3月,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该法案尚未正式获得落地),其中该修订建议稿规定机动车登记时应“按规定安装电子标识”。机动车电子标识是公安部统一制定国家标准、统一推广、统一管理的用于车辆身份认证的信息识别技术,通过对车辆交通信息的分类采集、精确化采集、海量采集,动态采集,可以帮助公安交管部门实现对车辆的精细管理,带动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升级。由此可见,机动车电子标识的建设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管理及涉车管控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随之而来电动自行车管理需求日益强烈,多部委出台政策推进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道路使用等规范管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国市监标创〔2019〕5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21〕234号)等多项政策出台,相关部委部署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公安部交科所构建基于电子标识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以深圳、杭州、南京、广州等地数字号牌管理试点成功,带动全国范围应用的快速推进,预计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除了国家部委相关政策之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湖南、安徽、重庆等各地纷纷出台的“十四五”相关规划中也提到要大力发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车联网是汽车、电子、信通、交通等多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2022年3月7日,工信部发布《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车联网相关标准研制,以期加快建立健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V2X无线通信技术作为关键使能型技术,有助于构建“人-车-路-云”协同的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中国主导C-V2X标准,我国现有C-V2X技术标准基本完成并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且5G V2X技术逐渐落地。5G特有的低延时和高可靠性等特性将实现无线通信与GPS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智能汽车联网。
物联网产业规模巨大,为持续高速增长的万亿空间市场。根据GMS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1万亿美元,其中IDC预计中国物联网支出占全球比重将达到26.7%,位居首位;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根据IDC数据,车联网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场景。其中,车联网产业预计2019-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35%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场景。
车联网的发展可有效赋能交通,改善通行效率并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6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中金公司601995)研报预测:“预计2025年V2X车端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后期将快速增长,有望2030年规模超3,500亿元。而路端市场主要包括城市内交叉路口和高速公路路侧基础设施建设,经测算其在2025年市场规模约为819亿元,在2030年将超1,000亿元。
2016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多次会议强调,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强国,也是一个法治国家。中央陆续发布了《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从国家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存在三个层面,一是完善法律体系,二是执法,三是守法,执法是法治中国的一个具体表现。从中国执法主体来看,公安执法队伍建设需求较大,公安执法规范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主要从完善文字记录、规范音像记录、严格记录归档、发挥记录作用等四个方面作出规定;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从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共享、强化智能应用等三个方面做出规定。
2019年5月,公安部印发《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因地制宜开展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打造集办案区、案件管理区、涉案财物管理区及合成作战、智能辅助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办案场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针对过去执法管理较为零散、不成体系的问题,明确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系统化、精细化、全流程的执法管理机制。
2021年1月,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要求加强科技和信息化保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优化整合法治领域各类信息、数据、网络平台,推进全国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设。
持续的领导讲话、政策发布、全国性会议的召开,体现了法制中国是国策和执法规范化工作的长期性,公司的公共安全、执法规范化体系还可向具有执法权的其他政府部门扩展,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信息化产品支撑。
2015年7月,国务院、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有机融合的示范工程。
2020年,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20年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结合智慧家庭、智能抄表、零售服务、智能安防、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典型场景网络安全需求,在物联网卡、物联网芯片、联网终端、网关、平台和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管理、可信接入、威胁监测、态势感知等安全解决方案。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提到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智能安防相关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2021年,我国31省市相继提出“十四五”期间智能安防行业发展规划,规划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1)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城市建设;(2)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形成数字安防产业集群;(3)信创应用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安防、智慧能源等领域,形成“信创+”整体解决方案。
据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公安信息化市场规模为720.8亿元,2019年国内公安信息化市场规模为815.8亿元,2020年国内公安信息化市场规模为916.3亿元,同比增速为12.32%。随着国内基础网络实现地域的全覆盖、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共享更加透彻公安信息化建设仍存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突破千亿大关。在国家“依法治国、文明执法”方针的号召下,在国家大力打造阳光政府、加强执法规范化与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预计整个公安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广阔。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高新兴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感知、连接、平台层相关产品和技术,从下游物联网行业应用出发,以“全息智能”及“泛在通信”两大核心共性技术为科技中台,实现物联网“终端+应用”纵向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和产业赋能,凭借着长期深耕物联网的沉淀,业务聚焦于车联网及智慧交通、公共安全两大高价值战略赛道,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产品及服务分为“物联网连接及终端和应用”、“警务终端及警务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三大类业务板块。
“物联网连接及终端和应用”业务方面,公司主要布局在物联网大交通领域,立足5G+V2X通信、人工智能、超高频RFID、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全系列智慧交通方案及全栈式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助力交通更安全、更智慧。
公司的车联网及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具有完备的“端+云”技术架构,总体架构全线覆盖“车载终端设备层、路侧设备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整个方案围绕“人-车-路-网-云”展开,同时具备能提供交通流量采集、信号控制、道路视频监控、态势研判、交通大数据、信息综合发布、指挥调度等综合解决能力,支持智慧交通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是国内少数具备车联网全栈式产品覆盖、交通咨询规划、大型系统项目交付能力的物联网应用企业。
产品方面,公司已在车载单元、车路协同、车联网平台等方面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打造了包括车载终端、路侧设备、通信模组、V2X平台在内的完整的产品体系,以及多项应用于智能交通项目的自研软硬件产品。
当前我国正在快速步入车联网时代,汽车电子标识(电子车牌)未来将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可信“数字身份信源”,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颁布智能汽车标识管理办法,强化智能汽车的身份认证、实时跟踪和事件溯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要求使用可信的数字身份标识智能网联汽车真实身份,车联网环境下,需要安装专用识读设备,读取或写入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身份信息。
公司以涉车RFID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端到端射频识读和视射频双基识读全系列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涵盖:①汽车电子标识(电子车牌)的技术研究、产品研究、项目实施、涉车场景运营、交付验收等整体解决方案;②电动自行车数字化管理之数字号牌生产、登记备案、道路行驶、社区管理的电动车综合管理社会系统解决方案等。
产品方面,公司提供汽车电子标识和电动自行车数字化管理的全套技术和产品,包括感知层设备(包括电动自行车数字号牌、陶瓷标签/条卡标签、室内外阅读器、一体式阅读器、手持式阅读器等)、平台层软件(设备远程管理平台、智能交通数据平台、卡管平台等)以及应用层软件(假套牌稽查系统、交通流量监控系统等)。
公司不断加大对V2X技术、超高频RFID机动车电子标识系列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产品打造,完成车联网MEC、V2X协议栈、车联网RSU、射频与视频一体化识读设备、手持机读写模块系列等多款新品研发。
高新兴基于全国300+智慧城市及智能交通建设经验,在5G及车联网商业进程加速时期,基于C-V2X技术,针对城市“点、线、区”多场景,打造城市级商用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公司能提供路侧通信、边缘计算智能单元、车载智能终端、云控平台及各类算法协议等全系列核心技术,综合方案包含了城市车联网解决方案(应用于城市智慧公交、Robotaxi、城市自动驾驶接驳、智能市政专用车、智慧物流车等业务场景)、城际车联网解决方案(应用于智慧隧道、智慧高速收费站、智慧高速服务区、智慧高速匝道控制及诱导、智慧高速重点路段等业务场景)和特定区域车联网解决方案(应用于园区、港口、机场、景区、测试场等业务场景),并结合自动驾驶技术打造多项智慧交通创新业务场景应用,形成高新兴在智能网联领域“全息感知能力、高速信息传输、高效计算处理、应用融合创新、决策支撑赋能”等五大能力与特色。
公司已形成5G+V2X模组、OBU、RSU、V2X协议栈、MEC、雷视融合算法等全系列车联网产品矩阵,通过雷达和视频的感知融合技术,实时感知道路信息各类环境、交通状态、交通事件信息,支持在有效范围内识别轿车、行人等八类交通参与类型。
公司深耕智慧交通行业多年,具有丰富的项目交付与系统运维经验,业务覆盖城市交通管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高速公路管控等领域,能提供交通流量采集、信号控制、道路视频监控、非现场执法、态势研判、交通大数据、综合信息发布、指挥调度、车路协同等全体系智能交通及车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是国内极少数具备全域交通解决方案与核心应用产品研发、全栈车联网产品覆盖、配套交通咨询规划、大型集成项目交付的企业。公司重点拓展城市智能交通和高速业务,对视频智能化、AR、RFID、V2X等技术成果结合业务系统进行方案整合。主要产品与解决方案有交通运行系统、智慧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智慧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慧交通态势平台等业务产品,以及高速管控平台、交管视频巡查系统等智慧交通应用。智慧交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前景广阔,高新兴将继续在行业领域展开布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即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进一步融合,助力我国交通事业发展。
当前智能网联时代,汽车产业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公司致力于为车联网行业合作伙伴、车主提供更好、更智能、更安全可靠的无线连接和服务。基于近二十年的蜂窝通信技术的沉淀,以及与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公司已具备完整车载终端的需求分析、产品定义、研发、测试和交付能力,推出了多款针对车载前装、后装市场的车载终端产品和车规级模块产品,建立了满足车载高品质要求的研发、质量、测试、交付、售后配套体系,取得了IATF16949体系认证、CMMI Level5证书以及德国大陆VDA6.3认证,同时也是首批获得高通5G车载平台授权的车联网企业。公司车联网主要产品有4G、5G Only、5G+C-V2X车载前装模组、车载前装终端T-Box、全功能车载诊断后装产品OBD等。
T-Box车载前装终端:研发和生产交付的体系与流程严格按照前装OEM的要求,通过了全球最严苛的德国莱茵TUV集团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认证;拥有车规级品质,采用经典的T-Box架构,稳定可靠;支持关键数据保护等安全机制,符合“SHE”安全规范;采用自研符合车规技术要求的通信模块,得到国内外车载项目充分验证,已在燃油车、新能源车等多种车型中得到广泛使用。OBD全功能车载后装智能产品:集成了4G通信、GNSS卫星定位、加速计和陀螺仪等功能单元模块,可以实现了车载WiFi、定位跟踪、驾驶行为分析判断、车辆故障诊断、报警等功能。公司能够面向运营商提供“智能车载终端产品+平台/APP”的端到端车联网4G OBD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分享到数据应用的全流程业务,已服务于全球20+运营商。
公司依托现有智能联网和超高频RFID相关技术,向C-V2X车载设备和路侧设备布局,把握从4G到5G时代C-V2X带来的行业机遇。公司在车联网前后装领域,已形成海外+国内市场优势壁垒,实现国外运营商和国内车厂部署的突出优势。后装OBD产品与更多海外运营商达成供应关系,持续拓展欧洲及东南亚等地区运营商;前装T-Box进入更多国内整车厂商,争取达成与国内外Tier1供应商的合作,为国际一流车厂提供产品和服务。除了C-V2X设备外,还将探索实现C-V2X领域设备+解决方案平台+应用的智慧交通大布局。
2021年,我国铁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6,616亿元;投产新线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超4万公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到2025年,铁路营业里程达1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未来3-5年(2023年-2025年),我国还将建设1.17万公里左右的铁路,其中高速铁路0.86万公里左右,普速铁路0.31万公里左右,2023年后平均年增长高速铁路2,867公里,普速铁路1,033公里。
公司深耕铁路交通市场20年,在铁路轨道车车载设备垂直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公司结合多种铁路通信、控制、信息化技术,打造了以“GYK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以及“轨道车安全信息化系统”三大系列为主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元化、全方位的铁路运营安全的需求。公司已经在加快新一代列控设备的试用和技术评审,为后续产品上线夯实基础。与此同时,公司秉承着突破创新的精神,将业务拓展至地铁工程车辆,加大力度开发适应多场景多模式的地铁工程车列控系统,并结合调度通信、视频监控、平面调车等专用系统,提供地铁工程车行车安全整体的解决方案。
在物联网战略的执行思路上,高新兴选取公共安全垂直应用领域。主要产品分为“警务终端及警务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公司深耕公共安全领域十余载,始终以“法治中国”为政策指引,凭借深厚的业务经验与技术沉淀,深刻把握客户的痛点与需求,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技术为核心,服务于科信、法制、交警、监管、治安、缉私等警种做应用型产品;聚焦智能安防和城市治理,通过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构建智慧执法、智慧终端、智慧新警务、实景AR等核心业务体系,致力于打造城市全域的防控体系,创新新型城市治理格局,推动公共安全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进程。
公司“智慧执法体系”赋能执法规范化。该体系以智能办案和智慧监督为两大支柱平台,围绕执法管理的核心要素和业务流程,建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业务谱系的涉案财物管理、办案场所管理、案件卷宗管理等执法全要素的管理功能,将执法管理集成在办案流程,将监督考评贯穿于管理流程,通过智能指引、智能预判、精准监督、精准培训等手段,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指引,事后研判,形成线上、线下自然结合的“云+端”全方位智慧执法产品体系,为办案民警实现减负、增效、提能,为执法办案全过程提供了规范化指导,为领导决策提供精准化指引。
公司基于执法体系理念,重点完成了智能办案平台对标公安部新一代警综平台建设指南的微服务化改造,满足了上云部署要求;融合了办案场所管理和办案监督管理需求,研发并发布了标准版执法管理平台,无缝衔接三中心的业务数据,满足了省市级客户对于执法办案场所宏观管理的需要;对远程提讯、律师会见、远程示证等业务进行了重新统一规划、设计,完成了新版本视频会见一体化平台产品,提升了技术复用性和业务贯通性;对三中心产品进行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升级,重点改善了产品的运行稳定性、部署快捷性、运维简便性,提升用户体验度和业务流程协同性,完成了软硬件平台的国产化适配,取得了华为、曙光等主要集成硬件厂商的认证。除了两平台三中心之外,公司还规划研发了电子证据管理一体机、接报警自助终端、电子签名捺印终端等集成硬件产品,改良原有智能柜等硬件产品,实现线)的有机协同发展。
随着社会向法治的发展方向,执法环境的复杂对执法人员提出巨大的挑战,为了减少执法过程分歧、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和执法效率,同时也保障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高新兴基于视频监控、视频智能分析、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能够提供从终端、采集设备、管理平台软件、智能分析算法结合最为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新一代视音频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移动和固定视音频设备的统一接入和管理,各种不同类型的视音频流、定位流、报警流的统一推送和调度服务,现场实时指挥调度和传统视音频应用的无缝融合,把“智慧新警务”的理念贯穿于视音频管理平台中,推动公安科技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的需求。
当前,视频图像已成为警务工作中的最常用手段,高新兴充分发挥以视频为主线的技术优势,推出视频智能化解决方案,该方案以视图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技术,依托“一云”、“一湖”、“一平台”的系统架构,通过将算法、应用与硬件的分层解耦和敏捷集成,完成各类业务的快速上线,并实现数据的开放及共享,积极打造以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资源融合为核心的聚合生态。核心业务产品有视频图像数据库、视频联网平台、赋能中台、视频综合应用平台等。视频智能化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情况:
高新兴多级联网立体防控云防平台以业内首创的AR增强现实专利为核心,以视频地图引擎为基础,将全省各城市在视频地图上进行网格化分区管理。通过融合“县-市-省”各类警务、视频等数据,从而将亮点视频内建筑物、街道、人、车、突发事件、警力等细节以点、线、面地图图层的方式,自动叠加在基于高点视频的“实景地图”上,真正实现全省一张图指挥,增强跨地区指挥的功能,达到扁平化快速、精准的指挥效果。主要业务产品有AR摄像机、AR云防系统、三维实景全息化指挥平台、AR一体机、AR网关等。
随着蜂窝通信技术演进趋势,从4G迈向5G时代,公司蜂窝通信模组覆盖高、中、低速率全场景,在2G/3G/4G/Cat.M1以及5G和V2X技术方面均有布局。产品方面,公司已陆续推出多款5G通信模组,公司基于高通SDX55平台的5G模组GM800(M.2接口)率先完成国内三证认证,首批通过中国电信入库测试,拿到了打开国内5G大门的钥匙,同平台LGA封装的5G模组GM801研发工作完成,并率先应用在5G CPE终端上;4G模组获千万级市场应用检验,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智能表计、移动支付、安防监控、消费电子、资产追踪等垂直应用领域发力,为全球数千万设备提供可靠的物联网连接。
公司以动环监控产品为基础,深度挖掘客户延伸场景需求,并拓展至电力、金融、连锁店等其他行业垂直应用,打造从传感层、采集层、传输层到中心应用层的全系列智能化通信物联网产品。同时,“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基础,以效益价值为核心”的IDC数据中心综合运维及运营管理服务,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全方位服务支撑以及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节能的多元化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拥有基站机房动环监控解决方案、智能配电设施综合监控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管理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运营支撑管理解决方案等,公司该板块业务在国内运营商动环监控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
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导的研发模式,形成了集团和事业部/子公司各司其职的研发分工体系,具体而言,集团中央研究院开展大数据、AI、物联网等通用技术研究,具备移植到国产化设备的技术能力;各事业部、子公司下设产品线研发部门,支撑业务需求,同时,实现全集团研发资源共享。
公司研发中心根据产品运营团队提出的市场需求,会同财务、采购、市场等部门进行技术、经济、市场上的可行性分析,共同确定新产品的研发计划。对于产品的核心环节或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研发,对于部分配套技术,必要时采用合作或委外的开发方式,以提高研发效率。研发的新产品须通过成果鉴定、小批量生产、终试、设计定型等流程,在公司研发与质量管理部检验合格后方可向市场推广、销售。
公司产品销售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销售渠道包括直销和经销模式,其中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针对集团客户和新产品市场采取直销模式,以直接掌握并管理重要客户资源,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对于其他客户、市场,则采取经销模式,以便于集中资源用于产品技术研发,同时推动标的公司产品在各个垂直市场快速拓展,并加快销售回款、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车联网前装产品、通信模组、公安信息化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车联网后装产品主要在国际市场销售。为配合市场开拓需要和便于销售管理,公司针对不同产品对包括国内的全球销售区域进行划分,目前已在国内建立相对完善的经销渠道基础,在海外基本通过直销以及代理商的渠道进行销售。
公司所需的原材料、结构件、外购件、辅材包装材料、机器设备等均通过专门的供应链部门集中统一采购。公司制定了《集团采购管理办法》《采购控制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等规章制度,用以规范采购行为,保证产品品质和供应及时性,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风险。具体执行中,公司业务单元明确客户产品需求后,与公司研发部门共同确定材料需求清单,并提供至供应链部门统筹安排采购,采购人员依据材料类别分工执行采购。针对常用材料以及大项目的物料需求,公司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确定订单价格以及供应商构成及采购比例,再根据采购需求向供应商分配订单。一般而言,公司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后,供应商根据采购订单安排备料,完成备料后向公司交货并由公司在来料检验合格后验收,供应链部门质量管理人员确保公司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及客户要求。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联网及智慧交通、警务终端及警务信息化应用和智慧城市软件平台及应用,以及智能轨道交通等物联网应用领域,具体主要包括物联模组、路侧单元设备、公安信息化产品以及动环监控设备等,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根据产品本身特性及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特性,按生产计划、工艺规范、技术规范等要求,严格按公司的品质管理制度和规定进行生产。
公司采用外协和自产结合的生产模式,由于生产场地限制等因素无法自产的产品交由外协生产。针对外协生产的部分产品,公司将生产环节委托给外协厂商,自身专注于产品及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外协厂商管理制度,选择业内一流的外协厂商,并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派驻专员进场对外协厂商的生产进行质量管控,确保产品质量。
针对自主生产的部分产品,生产采用灵活的小组工作方式和强调合作的并行工作方式,适度采用人工,半自动及自动化的流水作业精益生产模式,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充分的利用,保质保量按时交付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公司生产过程涵盖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几个方面,生产流程可分为生产工艺确认、计划排产、生产焊接、组装、调试、验收等环节。
当前,国家对5G、新基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的部署和扶持,以及物联网连接数蓬勃发展,国内多个城市已在积极布局和加速促进5G物联网应用场景。高新兴专注的车联网及智慧交通、公共安全两大物联网垂直应用领域,是国家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培育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会持续聚焦在物联网行业发力,推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赢取领先的市场地位。
(1)泛在通信技术:实现通信领域全制式全系列的双全覆盖,覆盖2G网络的GSM/GPRS、CDMA 1X;3G网络的WCDMA、EV-DO、TD-SCDMA;4G网络的TDD-LTE、FDD-LTE(包括NB-IoT)以及LoRa;5G网络及C-V2X等覆盖各个通信网络制式的全系列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更是在车联、物联等泛在连接场景实现全系列的应用。
(2)全息智能技术:实现AI决策和AR交互的双重深度融合,利用AR全息技术拓展人类的感知交互边界,融合AI认知能力辅助实现快速精准决策。在视音频管理方面具备全栈底层技术,实现多系统、多产品、多场景的视音频基础保障能力;规模化的AI算法,具备场景化快速迭代的能力;自研大数据计算框架,提供千亿级数量秒级处理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具有以研发和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丰富经验,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综合研究、开发体系。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拥有已申请专利1,350余项,软件著作权1,300余项,知识产权市场认可度和价值较高。
公司目前已获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公司的创新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在行业内起引领作用和较大的示范带头作用。报告期内,公司再次通过“ITSS运维服务能力成熟度一级资质(广东省第一家通过该项一级资质认定的企业)”和“CMMI5级评估认证(国际软件领域最严格认证机构颁发的CMMI-DEVV1.3成熟度五级证书)”,拥有“TUV莱茵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ISO9001:2015、ISO27001”、“ISO14001认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证壹级”、“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证书(一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证书(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与软件安全开发二级服务资质)等”;同时,公司还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证书”、“AAA企业信用等级证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连续14年)、“广东省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广州市人工智能登记企业”等多项资质证书,彰显公司在诚信经营、行业综合实力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公司在企业招商、政府投标、签约合作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公司全球累计实现物联网设备连接超一亿台,累计交付车联网整机终端超千万台。是业内首批投入5G和V2X产品与研发的企业,也是全球首批推出5G+V2X车轨模组的终端产品的企业;公司积极参与车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相关课题及标准起草工作超40项;获得100+车联网产品相关专利,拥有从需求到研发、测试、生产、制造完整的体系及能力。公司车联网产品研发和生产交付的体系与流程严格按照前装OEM的要求;通过汽车行业权威、含金量最高的、业界知名认证机构—TUV莱茵的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取得了进入汽车前装市场的通行证,标志着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平和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达到业界较高水平;获得了CMMI Level5证书以及德国大陆VDA6.3认证;完成了多车型接口协议,与14,000多种车型的自适应适配,对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通信网络有深刻理解和技术积累,获得了FCC/CE/RoHS/E-Mark/WEEE/Wi-Fi/BT等多项国际认证。
在超高频RFID技术方面,公司拥有天线设计及网络管理等多个领域的自主研发实力,同时掌握空口协议、防碰撞算法、信号处理、编码加密等RFID核心专利。公司还积极参与建立各地及国家RFID标准体系,拥有机动车电子标识和电动自行车数字化管理系列全套技术和产品;推出了国内首款符合机动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读写设备,获得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颁发的首份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试验报告,产品通过无锡所组织全部测试。同时,还担任中国电子标签工作组总体组、频率与通信组、应用组的小组成员,参与知识产权小组事务,推动中国RFID标准产业化的建设。
公司形成以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GYK)、地铁工程车行车安全监控系统、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GYK远程维护监测系统(GMS)、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远程监控系统(GMIS2000S)、视频监控系统(CLZS-700)等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在铁路轨道车列控垂直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积极承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各项任务课题,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技术标准,具备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家铁路局认证通过的“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多项产品获“行政许可证书”、“CRCC认证证书”、“SIL4安全等级认证”、“产品局级技术鉴定”,并通过国际IRIS体系认证,是铁路列控、通信、信息化产品核心供应商。
公司当前聚焦产品转型策略,产品全线覆盖车载终端设备层、路侧设备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在当前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集团供应链具备高效协调和管理供应链内外部资源,确保全年交付任务稳定有序进行,充分保障了公司各类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充足以及替代原材料的补给,为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证和支撑。生产制造方面,公司能结合产品规划协助研发在产品端进行中试和质量管理的支撑,并有效将产品方案落地,在制造方面具备高效的工程落地能力,确保产品品质与质量。报告期内,公司生产制造通过成功通过了国内外数十家知名公司的现场审核。
同时,公司在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具有十余年的项目运作经验,具国内少数具备全栈式产品覆盖、大型系统项目交付能力的物联网应用企业。公司累计承接300+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项目,项目实战经验强,精研公安各警种业务,快速捕捉、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和业务模式,结合自身信息化技术优势,以成熟产品+特色定制模式,确保项目成果稳定高效、体验极佳、细节到位。
公司业务遍布欧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1,000+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国内客户覆盖三大通信运营商、整车厂商、各省市级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铁路总公司、各地铁路局等不同领域客户;国际上,公司与海外通信运营商、TSP(互联网汽车服务提供商)、保险公司、Tier1供应商形成深度合作。在车端产品、轨道车终端产品方面,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整车厂商和国内各铁路局,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安全的通讯产品,行业准入门槛高,客户粘性较强,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公司将持续完善客户结构,提升客户群体的多元化,增强客户粘性。
高新兴主张开放、协作、共赢的生态圈理念,扩大产业价值,打造健康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与客户、合作伙伴、产业组织、标准组织等构建共赢的生态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高新兴相信“开放、协作、共赢”才能造就彼此的成长与发展,共同促进物联网行业融合和发展。高新兴将携手合作伙伴持续构建成熟的生态系统,创新应用场景及合作模式,助力客户及伙伴开拓新形势,释放行业潜能。
公司与华为、腾讯、百度、中兴通讯等互联网、通信业头部公司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报告期内,高新兴正式成为华为交警业务的全国优选集成商,是华为全国交警业务领域的四家总集之一,依托华为强大的产品与市场能力,高新兴在交警业务的经验、能力将发挥得更出色、更全面。同时,获得华为颁发的“最佳行业合作伙伴”、“最佳ISV合作伙伴”、“优秀安平行业突出贡献奖”、“科技创新奖”等,获合作伙伴高度认可。
近年,公司完成组织架构变革,进行集团化统一管理,各事业部、子公司协同发展、高效运行,集中资源支持主要业务赛道的发展。集团内各成员业务单元间共享业务资源,集团总部向下属子公司、事业部提营销渠道、供应链、通用技术研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运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职能支持,通过集团总部的功能定位与职能共享推动集团整体业务战略的顺利实施。
高新兴致力成为全球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先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通过构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产业集群,成为以车联网及智慧交通、公共安全为代表的物联网大数据应用领域及细分行业的领先者。
2021年度,公司经营层紧紧围绕集团董事会在年初下达的年度经营指标努力奋斗,集团各业务板块、全体干部员工凝心聚力,经营情况转好。高新兴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267,294.13万元,同比增长14.9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329.27万元,同比增长103.93%,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142.60万元,同比增长190.03%,间隔3年首次实现大幅转正。主营业务收入中,主要产品分为“物联网连接及终端和应用”、“警务终端及警务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三大类业务板块。(1)“物联网连接及终端和应用”:实现收入150,171.9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6.18%,收入同比增长25.48%。其中:车联网产品实现收入33,030.5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2.36%,收入同比增长115.77%;(2)“警务终端及警务信息化应用”:实现收入39,155.6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4.65%,收入同比增长40.07%;(3)“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实现收入77,966.4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9.17%,收入同比降低8.25%。分地区来看,(1)“国内销售”:实现收入242,076.2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0.57%,收入同比增长7.89%;(2)国外销售:实现25,217.9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43%,收入同比增长206.29%。从研发投入来看,2021年全年累计研发投入35,628.50万元,占主营收入13.33%。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公司通过进一步对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及销售资源进行整体分析,推进产品经营转型,对重点产品的方向和经营规划的深入探讨,聚焦资源投入,做大做强核心产品,形成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各事业部、子公司协同发展、高效运行,集中资源支持主要业务发展,主要单元综合经营水平稳重有进,经营质量得到改善,实现了业绩增长。
公司汽车电子标识市场(电子车牌)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产品线纵覆盖全场景软硬件产品。公司的机动车电子标识相关的项目已累计在重庆、长沙、南京、厦门、无锡、深圳、北京、天津和武汉等近20个城市得到落地应用,斩获西北区域、重庆等全城覆盖汽车电子标识亿元级项目,是汽车电子标识国内第一品牌。中标的湖南长沙重点车辆机动车电子标识系统项目——公司与当地交警、银行及涉车运营等第三方机构构建了机动车电子标识运营的核心架构,为电子标识的应用场景搭建、社会化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属业界首创,同时公司还在长沙当地成立了专门从事机动车电子标识互联网运营的子公司;成功落地的天津人保机动车电子标识系统项目,是首次实现机动车电子标识和保险行业相结合的推广模式,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升了机动车电子标识产品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报告期内,中标了岳阳市重点车辆管理系统设备询比采购项目,推进“北斗+汽车电子车牌”综合应用,最大化实现车辆和道路的协同效应,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及交通管理能力。
公司在非机动车管理(电动自行车)领域,也赢得新的突破。公司的电动自行车电子车牌和双基一体化识别设备成为业内首批通过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产品质量检测的设备,设备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系统从数据采集层到业务应用层进行全面优化,提供从电动自行车备案到路面骑行行为监测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项目中实现部署。公司中标石家庄电动车综合管理服务系统项目,主要提供电动自行车数字化号牌、电动自行车登记服务系统、系统部署配套等,石家庄市全面推行电动自行车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国内北方首个省会城市全城号牌全城覆盖。2021年11月,公司还中标了广州自行车号牌采购订单,承接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数字号牌供应项目,向广东省提供电动车电子车牌。报告期内,公司在广东及各省多个地市开展试点项目。
公司深耕汽车电子标识细分领域多年,全程参与了机动车电子标识的标准研发以及测试和试点工作,推出了国内首款符合机动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读写设备,获得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颁发的首份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试验报告。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电子车牌业务的子公司高新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获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并获天津市科学进步特等奖等荣誉。
公司凭借在车联网领域整体品牌优势、业务优势以及对行业理解等突出能力,已在多个地市成功布局试点项目。报告期内,重点发力智能网联应用示范区与双智试点城市建设、智能网联公交应用、智能网联测试场建设应用,针对特定场景在广东、河南、天津等地落地了智慧公交、智能网联测试场、智慧高速等多个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天津西青区、长沙先导区以及广州、珠海等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在车路协同技术方面积极申请相关知识产权,已取得在雷视融合算法、基于C-V2X的隧道定位等多项车路协同技术专利,以及申请了V2X云控平台、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等软件著作权;与信通院等单位联合发起路侧融合感知系统行标研制,参与车路协同信息交互系列国家标准预研,参与智慧高速公路车路协同、V2X平台等在研标准若干项;同时,高新兴还获得了中国信通院颁发的车联网MEC设备评测合格报告,成为业内首家通过信通院MEC设备测试的企业;产学研深度进一步加强,已先后与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众多高校伙伴合作开展智能网联创新科研工作;目前公司在智能网联上下游生态初步具备,与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自动驾驶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差异化合作,共同开拓全国各地车路协同市场机会。
2021年7月,广州市获批工信部“5G+车联网”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由广汽集团牵头,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广州公交集团、高新兴科技集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成为全国三家中标团队之一,助力广州市构建5G+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此项目的开展将为广州市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再筑基石,对全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内车联网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确立未来发展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为国家层面建立全国统一的车联网系统提供广州经验。
报告期内,高新兴正式成为华为交警业务的全国优选集成商,是华为全国交警业务领域的四家总集之一。依托华为强大的产品与市场能力,高新兴在交警业务的经验、能力将发挥得更出色、更全面。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成功交付广东、湖南、辽宁、甘肃、贵州、内蒙古等多个智慧交通项目,其中逾亿级项目超过十个。报告期内,公司再次斩获亿元以上深圳轨道交通订单——深圳地铁16号线工程警用通信系统设备采购项目,城轨市场继续得到突破。
随着疫情的恢复,公司国内外的车联网前后装产品和市场开拓逐步亦得到恢复。公司车联网终端产品实现业绩的大幅恢复,实现营业收入33,030.54万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115.77%。前装市场方面,公司致力于以丰富的前装产品配套经验和符合前装体系要求的项目管理规范和产品设计研发规范,为车厂和Tier1厂商提供车规级终端产品方案,实现可靠的车载通信。公司已经为车联网行业合作伙伴如吉利、长安、比亚迪002594)、广汽、德国大陆、Mobis、先锋、均胜等提供安全可靠的车联网无线连接服务和车载终端产品,具有十余年的前装车厂服务经验以及车规级模组百万级配套经验。针对商用车、乘用车的T-Box产品已经在客户数十款车型上适配或商用。报告期内,公司车联网产品斩获大额订单,新增若干现代、红旗、长安等OEM模块定点项目。后装市场方面,公司与欧洲、北美多家著名TSP(互联网汽车服务提供商),头部通信运营商AT&T、T-Mobile展开合作,研发推出面向汽车后装市场的车载诊断系统产品(4G OBD和UBI)。公司OBD产品与全球领先的Tier1德国大陆展开深度合作,获客户深度好评,OBD市场突破Viettel等国外运营商。公司后装产品实现了全球14,000多种车型的自适应适配,满足国际市场的各项严苛要求,上市以后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公司是5G(V2X)车载通信第一阵营企业。产品方面,公司已推出了全球首批投入商用的LGA封装车规级5G+C-V2X车规级模组GM860A,灵活满足面向车载前装、后装及路侧设备的装载需求及5G+V2X通信需求。同时,公司5G+V2X车载终端已在全球首批投入预商用测试,此产品基于GM860A研发,可通过车载以太网和CAN接口,匹配各类常规或自动驾驶车辆。公司5G+V2X车规级模组和5G+V2X车载终端的全球商用加快了智能网联汽车量产进程,对5G车联网的规模化商用产生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报告期内,公司获2021年物联网智库“挚物奖”、2021年物联传媒产品“金奖”、2021年NB-IoT企业先锋榜等荣誉。(4)轨道交通产品及解决方案——多年保持细分市场头部地位
随着铁路投资规划稳定增长,公司在铁路轨道车细分领域,提供成熟稳定的刚需产品,客户粘性大、业界口碑良好,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互补,保持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等维度较强的竞争力等。
公司新一代列控产品GYK-160G获国铁集团多个铁路局上道试用考核通过,已具备技术评审条件,自研产品的安全等级水平迈进了最高的SIL4级,首次实现由时速120km提升至160km运行控制的历史性突破;完成地铁工程车行车安全监控系统V2.0开发,并在广州地铁试点运行并通过验收;围绕铁路货场“云眼”智能安全管控系统V1.0进行开发,已在国铁集团上线运用并实现销售。完成新一代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之WTP(5G)接入技术研发,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环线实验室完成联调联试;站场智能防溜铁鞋监测系统V1.0通过国家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先后成功中标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广深铁路601333)股份有限公司的GYK设备远程维护监测系统(GMS)采购项目等。
城轨应用方面,公司基于对城轨市场工程车业务快速成长的判断,利用在国铁市场形成的优势产品和成熟的解决方案因势利导大力开拓城轨市场。公司积极与信号系统厂家进行合作,推动工程车列控系统深度应用,公司不断深挖客户潜在需求,在广州、合肥、无锡、常州、南昌、长沙等城市实现了城轨市场的业绩的突破;地铁行业首个全场景工程车行车安全监控系统通过运用单位验收,标志着地铁工程车行车安全系统在正线和车辆段全场景应用迈向“人控+机控”模式的技术创新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广州地铁实现了车辆段联锁信息和正线信号的接入,验证了公司的列控产品方案在城轨市场的应用价值。公司积极参与行业前沿课题,积极承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各项任务课题,加入国铁集团铁路5G专网课题组等,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促进行业的发展;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中关村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技术联盟”,成为协会和联盟会员。
高新兴深耕公安信息化十余年,战略聚焦业务应用型产品,覆盖行业需求全栈产品完整生命周期服务,并提供集成项目整体交付与运维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在公共安全赛道战略布局和市场开拓取得良好的进展。
智慧执法产品方面,国内独家提供“云+端”智慧执法体系,为公安执法增效减负,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公司打通“智慧办案”“智慧案管”两大命脉,联接办公中心、案管中心、物管中心构建“云+端”的智慧执法体系,国内首次实现公、检、法、司业务全贯通物证中心;完成智能办案平台4.0业务规划与技术造型,开拓地级市案管、物管产品统一推广新模式。
公司智能执法办案平台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已落地青海、宁夏、广东、山东等多个省级的智慧执法办案平台,为后续其他省市的业务拓展打下良好的积淀,树立国内执法规范化第一品牌。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深耕执法业务十余年,首创的“云+端”的智慧执法体系已布局23个省,300+地级市,1600+县级市,累计覆盖500+项目;积极参与了部级与5个省份的标准制定;突破中国海关总署缉私事办案平台、中国海警执法办案平台等全国级平台,广东全省执法办案平台、山东全省执法管理系统、上海全市执法办案平台、云南省智慧法治平台等十余个省级平台等,为将来更多产品的推广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落地了广东省首个智慧执法“平台+终端”一体化明星项目,接入40+个办案区,超过400个办案区终端设备。同时,公司参与了公安部新警综微服务等标准规范的编写,为建立执法规范化第一品牌占据市场制高点。
智慧执法终端业务方面,聚焦移动执法音视频监管,产品方案实现从移动采集、传输及平台管理全链条覆盖。持续推进现场执法规范化全面普及,在公安、交警行业,深耕优势区域,完成山东、云南、山西三个省级平台建设,在城管、政法委综治行业有新的突破。在行政执法行业,积极拓展行业客户,受“三项制度”相关政策利好,所有行政执法单位启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年内完成河南、山西等4个省级行政执法单位视音频平台建设,全面发力行政执法业务。公司亦成功入围警用装备协议采购目录;抓住5G市场,实现5G执法记录仪在公安移动信息网落地应用;率先完成产品国产化适配,取得国产化适配认证,推出国产化端到端解决方案。
视频智能化业务方面,打造以人车轨迹为核心、多为数据为翼的视频智能及数据智能应用,覆盖布控预警、侦查研判、核查管控全栈式业务,赋能各个警种,全面提升公安实战能力。公司业内首发视频云赋能中台,提升个性化应用需求的敏捷交付能力,助力公安用户应用创新生态的打造,推出视频云全栈式解决方案,并落地广东省某公安视频云省级节点建设项目、珠海某视频云建设项目、广东环粤道路视频监控及卡口建设项目,以及韶关雪亮视频云、广清轻轨视频云、中山视频云等项目,也为公司之后的市场开拓提供有力的样板支撑。
视频全息化业务方面,公司国内首创AR视频全息化技术并深研视频智能化应用,助力公安各警种将视频应用发挥到极致,全面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华为的合作不断深化,在产品融合上,将华为的全息路口解决方案与高新兴的高点AR实景产品相结合,可以实现交通事件的验证、路通评价数字化与高点实景指挥的完美匹配;在业务融合上,高新兴的AR实景指挥平台将全息路口识别的交通事件进行事件信息流转、实景联动、事件处置,提升交通管理的处置效率以及形成交通管理的业务闭环,助力交警指挥调度的“最后一公里”。公司已成功落地中石化、广州财富论坛、广州海关等案例。公司立体防控云防系统已遍布全国24个省,100+个市,200+个项目。
智慧新警务、智慧新监管业务方面,聚焦安全管控和业务融合两大主题,实现全领域智慧防控、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务。公司累计落地广东省监管总队综合数据库项目、珠海智慧新监管项目、中山智慧新监管项目,树立广东智慧监管建设新标杆,并向全国范围辐射业务。
无线通信模块产品——物联网连接数量不断增加,突破全新行业:公司理解深刻通信技术,行业经验积累丰富,蜂窝
通信模组覆盖高、中、低速率全场景,在2G/3G/4G/Cat.M1以及5G和V2X技术方面均有布局。公司5G模组GM800率先取得入网证、无委核准证、CCC认证以及中国电信入库认证,率先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广电四大运营商网络。公司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表计、资产追踪、金融支付、安防监控、公网对讲等主要行业。区域分布方面,中国、欧洲、北美成为蜂窝模组的主要应用区域,东南亚、印度、南美将持续增加连接数量。同时,公司针对国内5G市场正在预研新一代模组,降低5G模组成本,改善现有市场5G模组费用高、推广难等痛点,促进物联网连接数量不断增加。
通信动环监控产品与解决方案——多年来在国内运营商动环监控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目前公司已拥有基站机房动环监控解决方案、智能配电设施综合监控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管理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运营支撑管理解决方案等,公司该板块业务在国内运营商动环监控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公司在电力业务方面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布局了配电房监控、信通机房动环监控、变电站/物资库三维巡检三大业务方向。通过3D+AR技术融合创新推出的三维视频巡检系统,并成功在江苏、浙江项目中落地交付;数据中心业务稳步开展,已成功拿下陕西DCIM项目、河南数据中心能耗项目以及多个数据中心的动环监控项目,也为后续数据中心业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公司研发体系在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能力体系建设等方面都继续升级。研发组织资源分工进一步明确,集团中央研究院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AI、公共平台、物联网等通用技术研究,具备移植到国产化设备的技术能力;各事业部、子公司下设产品线研发部门,支撑业务需求;集团研发与质量管理部——研发体系及质量体系能力建设、管理及提升的平台,为集团各业务单元赋能,提供服务支撑,确保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同时,为实现全集团研发资源共享、降本增效。公司通过研发立项管理及项目分级实现对研发项目进行规范化的管控和价值评估;上线的PLM系统一期,进一步规范了全集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控;组建研发共享小组,对集团研发公共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推动研发资源内部共享;统一研发环境管理与配置管理,管控集团研发信息安全,同时节省研发成本;整合技术货架、知识库及经验库,搭建研发成果共享平台,助力各产品线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降低研发投入。技术层面,公司本年度多项技术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突破;产品层面,在自研产品经营、开发上均有斩获。
2021年,集团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完善。基于以经营为中心,用市场拉动产品、用经营拉动管理的导向,供应链协同研发和销售梳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明确了产品各阶段供应链与研发、产品线之间的输入输出,提升产品管理能力,降低了经营风险。
采购交付方面:集团供应链面对市场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前瞻性识别供应风险,协调和管理供应链内外部资源,确保全年交付任务稳定有序进行,充分保障了公司各类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充足以及替代原材料的补给,为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证和支撑;库存管理方面:建立了全集团的库存管理制度,统一了全集团各法人库位命名原则,明确仓位责任人。牵头对全集团包括研发样品、发出商品、售后备品在内的所有库位进行统一梳理、盘点与复盘;成本优化方面:供应链平台持续推进全集团研供销的整体协同,经营管理多措并举,推行精益生产降本增效,完善需求预测备货机制,通过坚持S&OP会议持续提升各单位需求预测准确率,同时进一步优化、缩减材料库,提高材料复用率,逐步形成材料规模优势;生产制造方面:结合产品规划协助研发在产品端进行中试和质量管理的支撑,有效将产品方案落地,在制造方面提升工程能力、坚持走智能制造之路,保证质量好、交付快、工艺优。报告期内,公司生产制造成功通过了国内外数十家知名公司的现场审核。
公司业务面向全球市场,已为全球1000+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国内市场方面,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73多个地市级服务网点,20余个省级驻外办事机构。公司整合了公共安全业务板块营销网络,成立营销中心,打造面向政府行业的统一销售平台,实现销售平台资源共享,并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发挥集团化运营优势,增加公司内部市场协同作战能力,当前运行情况良好。国际市场方面,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对海外市场带来的冲击,重点通过网站、微信等自媒渠道的维护和更新进行线上营销,并通过参加行业、线上展会等进行品牌展露,打造安全、可靠、专业车联网品牌形象,致力于成为客户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公司已在美国、欧洲等地设立销售平台,海外销售渠道完成搭建平台,与欧美多家顶级通信运营商形成深度合作,产品已输出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英国、瑞典、比利时、捷克、奥地利、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公司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取得高新兴商标,为高新兴品牌加快出海奠定品牌基础。
集团优化总部职能部门设置,强化总部职能部门在党建工作、规则制定、共享平台建设、赋能服务、管理效率提升方面的功能定位。
党建工作引领经营、树立非公党建特色品牌:正值党的百年华诞之际,集团党现“高新兴党员奋斗者”年度业绩目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与企业发展、企业经营规划、党建促生产相结合;着力打造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发挥党建品牌引领力。高新兴集团党委已经成为广州市“非公”党建的一个特色品牌,荣获广州市“两新”经济组织、“双强六好”党组织等荣誉。
大幅提升集团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审批决策效率:积极贴近业务需求,在CRM系统、PLM系统、研发桌面云、HCM系统、费控系统等信息化办公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有效提升IT系统管控能力,完成集团审批流程归一化,优化的审批流程效率。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管理服务于经营,致力于增值活动和价值贡献的工作思路,围绕多个方面开展人力资源建设工作。聚焦“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活力激发”通过激励机制牵引提质增效;强化用人导向和人员结构的改善,推动干部队伍精简和年轻化。报告期内,集团层面推动实施了第五期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多个子公司层面陆续推动高管、核心员工参与的持股方案,建立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激发员工激励性、创造性与活力;以及出台《高新兴发展大纲V2.0》提升员工敬业度、向心力、凝聚力等。
财务管理降本提效,现金流强势转正:推行财务信息提质增效项目,输出各业务类型流程规范制度与核算指导手册;在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和资金计划工作方面,进一步进行流程的优化,进一步从集团和业务单元层面提升了财务平台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启动全面预算管理,做好项目优化、促进回款及严格控制期间费用,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并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改善现金流问题,实现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保障公司核心领域技术成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拥有已申请专利1,350+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300+项,专利的市场认可度和价值较高。多项专利资质的申请与授权有效保护了公司的发明创造,防止科研成果流失,确保公司核心领域的先发优势;再次通过ITSS壹级和CMMI5级最高等级资质认证等各类资质。
资本运作与重大投资获重大进展: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子公司星联天通引入国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数千万投资,获资本认可;集团位于广州中新知识城的“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奠基开工,是广州市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之一,同时也为广州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聚集提供重要的产业基地;子公司高新兴创联“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进度良好,本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浙江省首个横跨国铁和城轨全域,以列控、通信、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特色的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以提升浙江省内轨道交通行业产值为发展目标,有助于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产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已成为大趋势,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升级对于高新兴所处的行业和从事的业务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2022年,公司在车联网及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等多个物联网细分应用领域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市场积淀的基础上,继续在细分领域争取头部地位。公司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基础上,将以“技术引领、业务聚焦、平台赋能、组织协同、高效执行”为主旨来贯穿和指引新一年的公司整体活动。
作为长远发展的高科技公司,产品和技术始终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在产品上不断创新,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公司发展的源泉。坚定战略聚焦,立足于车联网及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等物联网产业应用领域。把人、财、物各种资源投入到主营业务中,力争聚焦业务成为集团新的增长发动机,树立行业领导地位。各业务板块以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产品)为根基,对标行业标杆,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各业务单元在市场、技术、资源上增强交流共享,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组织结构、研发体系向产品型公司定位进行坚决变革。集团组织结构管理进一步围绕战略发展需要,逐步调整优化,重点强化产品经营和共享平台建设,让平台为所有业务单位赋能,充分发挥乘法效应作用。
明确组织管理原则和建设方向,在内部形成统一共识。规范集团治理结构,继续发挥经营管理委员会和下属专业工作小组,提升重大决策专业支撑,降低重大决策风险;强化产品经营,改革产品研发机制,实施产品端对端全生命周期经营管理的产品总监责任制;强化总部共享平台建设;总部职能部门逐步往三支柱模式调整,整合集中处理基础事务,专业服务职能贴近一线,实现对业务单元的助能和赋能;调整经营运作机制,整合业务资源,进一步聚焦主营。
研发能力提升,PLM系统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一是深刻理解业务,深耕应用。进一步理顺从需求、立项、研发到产品发布的完整研发流程,研发资源投入有效共享和合理管控;二是确定在更多细分领域内的核心技术做到业内前列;三是提升高价值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牵头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立项。四是做好公共与基础技术,减少重复开发,降低研发难度。总体原则是将资源聚焦有效产出的研发投入和业务拓展,优先保障当期收益。
财务能力提升规划,要从一个重点、一项落实、两个统一开始做起。重点进行财务体系建设,财务体系向适应产品型和项目型并行的公司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转型升级;全面落实预算工作,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统一资金管理和统一会计核算。提升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问题,落实管理咨询成果,提升万元人工成本创利及人效比水平。
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规划,恪守“人才是公司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吸引人才、激活人才、成就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2022年要推动干部年轻化,重点考评经营班子成员,做到一把手能上能下。同时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相关的机制体制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激励约束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实现人力效能在国内行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支柱的团队能力围绕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本着“融入、服务、专业”的定位,不断推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构建一个专业化、系统化、助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供应链能力提升。围绕向管理要效益的思路,开拓进取,补足短板,提升供应链团队的整体能力,做好对主营业务的支撑。一是供应链团队进一步整合,并做精细化分工,实现效率提升,提升库存周转率,显著降低成本;二是进一步加强端到端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建设,清除管理死角、盲区和三不管地带;三是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IT和信息化能力提升规划,一个重点、两个统一、三项能力、四大平台。一个重点是指支撑集团组织架构变革;两个统一是统一集团化IT管理、统一集团审批流程;三项能力是建立集团化IT管控能力,加强IT项目管理能力,培养IT架构设计和数据管理能力。四大平台分别是供应链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人力资源平台、运营管理平台。
公司当前专注于车联网及智慧交通、公共安全两大物联网垂直应用领域,构筑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应用集群,致力于成为全球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先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公司业务具有较强的行业前瞻性,车联网业务中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公安信息化、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项目等业务,受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投资决策及行业发展进程影响程度较大。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一直加强对所在行业指导政策、发展方向及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注意持续升级自身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密切关注所在行业的市场迭代及垂直创新市场的发展,确保公司站在产业浪潮的前端。积极促进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搭建多元化的客户体系。
人力资源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展,公司面对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平台也将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更多研发、市场拓展、行业专家等中高端人才支撑,如果不能招揽、培养或留住更多人才,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形成压力和挑战。
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对公司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对公司的管理将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也给公司短期内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制度及约束机制提出较高的要求。
应对措施:人才是公司第一资源,全力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吸引人才、激活人才、成就人才”的管理环境,打造属于高新兴人的共同组织。公司将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咨询项目成果落地,进一步提升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能力。同时,公司将始终贯彻“融文化”的企业文化精神,继续推进长期激励机制,广泛吸纳和善用优秀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堪当重任的领军人才,提升人才队伍的年轻化、职业化程度与专业能力。
公司所处的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极为迅速,行业需求和业务模式的“颠覆式创新”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公司存在技术产品及市场趋势把握不当导致丧失竞争优势的风险、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失误造成沉没成本的风险、现有核心技术泄密以致被竞争对手模仿等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高度重视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和自身研发综合实力的提升,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技术研发体系,针对行业发展趋。